跳到主要內容區

適應體育學系

3

 

 

「適其所能」精神,特殊族群體育推動者 適應體育學系 

 

    體育署推動「愛運動*動無礙」的精神,支持身心障礙者的運動權利、參與體育運動,而「適其所能」則是適應體育學系的精神,讓身心障礙者在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能夠融入群體,需要透過心理引導和專業的運動指導,發揮所長、建立自信,鞏固身心障礙者的運動權利。

#我們可以做到,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,擁有以往不同的人生。適應體育學系 張享如

    本次和大家分享適應體育學系大小事的學長姐為「啦啦隊選手 張享如 同學」和「體大獵豹飛盤社 蘇雲薇 同學」,本篇文章分為三大重點:

一、專業培養:知能、技巧並進
二、教學核心:超越身體的限制,活動引導方針

三、考生必看:進入適應體育學系的準備方向

一、專業培養:知能、技術並進   

    適體系分為「運動照護」和「學校教育」兩大模組,針對適應體育的教學方式和身心障礙的運動賽會管理和訓練、教練作為區分。過去,身心障礙者在體育運動課程中較容易被忽視,隨著運動需求不同,在運動指導方面,知識的應用配合不同的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顯得更重要,然而,讓身心障礙者超越所能、發揮所常,引領自信,是適應體育學系的專業,也是孕育身心障礙教學及運動指導的要塞。「融合式教育」已實施多年,目的是為了讓身心障礙者融入群體,同時也讓一般生能夠了解身心障礙,產生同理、減少排斥。

    適體系的課程規劃,從了解適應體育的教育意義和體育教學能夠發揮的影響力開始,讓學生能夠了解特殊族群的狀況和需求,並具備身心障礙者的運動評量方式,規劃個別化的體育教學方案,具備融合式體育指導能力,課程包含對於特殊族群的動作能力評估、機能訓練的方法,應用於教學環境中。

    教育,從’否定思維’到’正向情緒行為’引導,是門深厚學問。「正向情緒行為輔導」課程,是透過內自省的方式引導小朋友的情緒和思考方式,從負面的否定教學,像是’不行這樣、不行那樣’轉換成另一種語言,讓小朋友擁有自主情緒控制與思考的模式,這堂課,也為享如和雲薇帶來很大的改變。

    籌辦多種賽事活動,適體系學長姐和學弟妹的感情深厚,畢業後樂於返校分享職涯方向與規劃,開立運動工作室,從事特殊族群運動教學、進入機構從事教保員、成為特教老師,皆是畢業後進入職場的選擇,經由政策推動、意識抬頭,特殊族群潛能開發與照護,將是一片藍海。

#除了復健也要復能,發展潛能更是我們的職責。適應體育學系 蘇雲薇


二、教學核心:超越身體的限制,活動引導方針

    適應體育特殊學校運動會是全國性的特教賽會活動,運動項目包含地板滾球、羽球、桌球和拔河等團體項目,從原本只有全國的特效學校參加,歷時至今,國中、國小的特教班和資源班也一同參與,賽會規模甚大,更是適體系舉辦的重要的體育盛事。對部分特教學生來說,運動能夠減緩肌肉萎縮、時常練習固定動作能勝任職訓需求,而促進特教學生培養運動習慣、練習特定動作,在運動項目的選擇、動作學習的評估和方法更顯得適應體育教學的重要,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運動比賽的過程中,隊友之間的溝通、戰術討論、禮貌上的交流在人際互動中,有更多的機會練習。

    張享如 同學分享,過去有一位家長的反饋印象非常深刻,在課程結束後兩天,家長寄信反映小朋友經過兩天的活動後,變得比較活潑,更學到一些待人處事的方法。在舉辦多樣課程活動中,享如最喜歡小三鐵活動,這項活動可以讓他們超越過去的限制、享受團體氣氛,騎腳踏車、跑步到水療池競賽,讓他們也能夠感受比賽氣氛,完賽後獲得證書的殊榮,每到比賽結束後,他們的笑容總能讓自己獲得大大的成就感。蘇雲薇 同學分享,在這個科系,會接觸到多位身心障礙人士和小朋友,他們平時較缺乏表現機會,綜合資源限制問題,潛能開發部分較容易受限,而我們的職責就透過適應體育課程的引導讓他們變得更好,不只專注在復健,復能是我們更看重的,放大身心障礙者的優勢,發展更大的可能性。

三、考生必看:進入適應體育學系的準備方向

    特殊族群涵蓋身心障礙者、幼兒以及銀髮族,在運動指導層面,需要有靈活的教學能力搭配知識運用,掌握特性,適其所能,而解決問題、自主思考的能力更是不容小看。

準備指引:

  1. 進入適應體育學系的動機。
  2. 接觸特殊族群相關經驗分享。
  3. 運動相關經歷。

如有系所相關問題,歡迎E-Mail或電話詢問

聯絡電話:(03)328-3201 #